close

夏天來了!臺北市的高溫經常飆升到35度,驕陽烈日下,外出時做好防曬,預防中暑是必要的!
 

如何辨別中暑還是熱衰竭?
 
每年夏天一到,門診就會開始湧進「自稱中暑」的患者,門診量在8、9月份達到最高峰。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家庭醫學科余文瑞主任表示,臨床上必須先釐清患者的情況才能對症下藥,其實一般民眾求診時的自覺症狀敘述,都說懷疑自己中暑,所以全身無力感到倦怠,或是一直感到口渴、頭暈、甚至有人還會出現噁心嘔吐、焦躁不安、頭痛等症狀,這些情況在醫學上正式名稱其實叫做「熱衰竭」。
 
因為醫學上真正「中暑」是一種會威脅生命的急症,余醫師解釋,身體由於主要組成成分是水,水的散熱慢,不是很好的熱導體。而中暑的原因就是人體內吸收或產生過多熱量,卻無法有效排除,造成內臟溫度過高,大腦主導散熱的神經中樞,可能會一時失去作用,造成體溫異常上升,而超過40度的高溫會引起組織細胞傷害。這時有人會出現神經功能障礙如煩燥不安、劇烈頭痛、全身抽筋甚至意識不清,若不立即積極降溫處理,甚至讓全身內臟器官失去正常功能,死亡率相當高,是相當危險的情況。
 
而「熱衰竭」的成因主要是水分及鹽分過度喪失所造成,若在高溫的環境下人體體溫上升,身體會啟動保護機制,藉由流汗達到散熱的目的,讓體溫下降到正常值。不過,假若一直都在高溫環境,又沒有做好散熱措施,內臟高溫無法順利排出,或是不斷大量流汗卻忽略補充水分,亦或者只喝水分而忽略身體內電解質的平衡,可能只要幾小時,即有可能產生熱衰竭情況。以往軍營站衛兵或成功嶺新兵受訓時候,常見患者伴隨的症狀包括有暈眩、頭痛、全身衰弱、噁心、嘔吐、暈倒甚至不省人事。
 
很多公司的空調溫度都調得很低,上班族中午外出吃飯,一進公司忽覺涼爽又大口喝冰涼飲料,這樣都很容易導致散熱不良的熱衰竭發生,一般臨床上通稱為「冷氣症候群」,血管因為高溫而擴張,一旦進入冷環境急速收縮,這時身體內臟的熱一時無法排出,再加上上班族常常坐著不動一整天,有時連水分都忘了補充,因此每年來門診求助的患者也不在少數,倘若太過輕忽或處置不當,由熱衰竭發展至熱中暑也是有可能的,民眾不可不慎。
 
「慢性病患者、老人、小孩」  容易中暑
 
那麼誰又是高溫不適的高危險族群呢?根據統計,有三種人對高溫的耐受溫度和時間都比一般人低,分別是慢性病患者、老人、小孩。慢性病患及老人身體循環功能較差,有時還會服用加速水分排出的藥物,假若散熱機能差不易排汗、體質又虛弱的人,就很容易變成中暑,至於小朋友因為身體體溫調節可能尚未發展成熟,加上體積小,相對體表面積大散熱快,因此也是容易中暑的族群。
 
避免高溫曝曬、多補充水分
 
除了提高身體的自覺之外,在平日又該如何預防因高溫產生的不適症狀呢?應該先從減少高溫時外出曝曬做起!臺灣通常濕度高,如果從溫度來看,動輒35、36度的高溫,中午時間身體感受的溫度都高於氣象站測得的溫度。加上太陽直射以及大部分室內都開著空調冷氣,造成戶外簡直就是個大烤箱,只要在太陽底下站個10分鐘,就會感覺暈暈的不舒服。因此建議在中午前後(上午10點到下午3點),減少外出活動的機會,就算短暫在戶外活動,也要掌握有遮蔭即躲的原則,避免在炙熱的陽光下直射太久。
 
假若烈日下非得出門,穿著方面以寬鬆、通風、透氣為原則,材質以吸汗棉質為佳,有些人喜歡穿含有亞麻材質的衣物也很不錯,夏天很多人喜歡穿涼鞋以及有透氣孔的鞋款這都很不錯。最怕有些女性因為怕曬所以將全身包得密密實實,如此反而容易因為散熱不佳,引起心身不適或熱衰竭的發生。除此之外,頭部防曬也很重要,高溫直射對頭部傷害也不小,簡單戴頂帽子或多撐個陽傘,多一層隔絕就多一層保護。
 
在從戶外至室內進出時,建議洋蔥式的穿衣法,在從冷氣房外出時先披上薄外套,到外頭時再把衣服一件件脫去,讓身體有緩衝準備的時間;室內溫度也不要調太低,建議設在27、28度,再加上電風扇,就不會有那麼大的內外溫差。重點是避免身體一下子進入到相對低溫的冷氣房中,有些人甚至大口喝冷飲,這都很容易產生上述的「冷氣症候群」,建議以涼水取代冰水下肚。
 
水分補充也是必要的,不管中暑或熱衰竭最主要引起的原因就是水分流失。上班族或是天天在家中活動的人,常忽略在冷氣房也會流失水分。一般正常低活動量的人,一日水分攝取至少須達到2,000c.c.,如果跑外務會大量流汗的工作者,喝水量必須更大,2,500c.c.到3,000c.c.不可少。最好是補充運動飲料或含盬份的飲料,避免因為大量流汗導致電解質失衡,同時還可以藉由小便顏色,或者小便量多寡來判斷自己水分是否不足。
 
中暑或熱衰竭,降溫為第一優先
 
面對中暑或熱衰竭當然基本原則是「治不如防」,還是應該以預防為主,不過,假若一旦危急情況發生,在救護人員來到之前,民眾也應該認知如何正確緊急因應。
 
中暑或熱衰竭患者通常都是長期處於高溫環境,發生時患者有可能很快就會失去意識,因此首先必須讓患者離開危險環境,將其移到陰涼處,鬆開或脫掉衣服使其能呼吸順暢,並以溫水擦拭其身體,切記不要用冰水,因為太低溫的水反而會讓血管收縮不利散熱,十分鐘過後假若體溫仍未下降,有可能已經破壞身體的降溫系統,建議迅速送醫避免延誤。
 
至於一般出現熱衰竭的民眾,由於意識清醒建議在移到陰涼的地方後,除了鬆脫衣物之外,也要將身上多於不必要的束縛去掉,例如領帶或髮飾等,慢慢的補充運動飲料或是含鹽的開水,記得要緩慢的一口一口吞入,不要急灌,否則會有反效果,通常熱衰竭的人經過短暫休息,很快就可以恢復正常生活。
 
在正確的施作方式下,一些民俗療法也可考慮。不少人會採用刮沙的方式消除日曬下的不適,原理是利用被動的刺激,強迫皮膚血管擴張,因為面積較大通常施作的部位是背部,通常只要輕輕重複刮幾下,頸背部就會刮出一大片紫紅的瘀斑,不過不舒服的症狀很快就會舒解,因此是不錯的急救法。
 
做好防曬抗老化
 
適度的曬太陽可以增加身體自行合成維生素D,心情也容易變得愉快,但是過度曝曬肌膚就會容易老化!因為一旦肌膚過度接觸陽光,黑斑、色素沉澱就會通通冒出來,而且受傷的肌膚還容易缺水,表面乾燥產生的皺紋、粗糙問題,也就跟著上門。
 
想保有肌膚的健康,平日就應該攝取足夠的水分,並且以含有保濕成分的肌膚乳液防止空氣中可能的傷害;而透過補充維生素A、E及C,可促進膠原的合成。醫師強調,不管要不要美白,最好在出門前30分鐘,都能擦上防曬乳,並適時的做補充。
 
轉載自:中央健康保險屬電子報

關鍵字:中暑 熱衰竭 慢性病 防曬  維生素D 維生素A 維生素E 維生素C 美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weetseaw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