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部分的讀者都知道去角質的重要性,而果酸和水楊酸更是去角質過程不可缺少的要角,使用果酸或水楊酸去角質, 在幾天之內就可以看到明顯的效果,如果持之以恆繼續使用下去,皮膚還可以的得到進一步的改善,然而去角質時皮膚會出現什麼改變呢?這和去角質產品有很重要 的關係!從概念上來說,皮膚的角質層不斷地更新,老廢的角質細胞會從皮膚表面脫落(每幾分鐘就會有幾百萬的老廢角質細胞從皮膚脫落),這是表皮正常的代謝 過程,皮膚的最底層(基底層)會製造新生的皮膚細胞,這些新生的細胞會逐漸往皮膚表面移動,在移動的過程中,皮膚細胞會改變形狀,並且逐漸死去,最後形成 皮膚最外面的保護層,也就是大家熟知的角質層,當底下的細胞往皮膚表面移動時,這些死去的細胞會從皮膚表面脫落,於是底下的細胞取而代之,成為「新的」老 廢角質細胞。


在年輕的時候,皮膚的再生與更新的速度很快,兒童的皮膚細胞完全更新只需要一星期的時間,到了二十歲時,皮膚完全更新則需要三週,之後皮膚更新的速度會逐 漸減慢,減緩的速度和皮膚細胞的形狀有關,陽光傷害與更年期亦會降低皮膚再生的能力,因此除了做好防曬措施、接受荷爾蒙治療外、使用含有抗氧化物及細胞溝 通因子(cell-communicating ingredients)的保養品或外用A酸(tretinoin)之外,幾乎沒有其他方法可以改善皮膚更新的速度。


姑且不談皮膚底層細胞再生的速度,隨著年齡的增長,皮膚表面老廢角質細胞脫落的過程也會比較沒有效率,最後造成皮膚表面老廢角質細胞的堆積,此外陽光、更 年期、乾性皮膚、油性皮膚、或乾癬及酒糟等皮膚疾患也會影響老廢角質細胞脫落的過程,如果角質細胞無法正常脫落更新,皮膚會變得粗糙與增厚,表面會產生脫 屑現象,甚至產生斑點與皺紋,各種去角質方法可以去除堆積的角質細胞,使得「年輕」的細胞可以出現在皮膚表面,其中最有效的去角質方法是使用果酸(甘醇 酸、乳酸或內酯型葡萄糖酸)或水楊酸產品。


很多化妝品公司都有果酸或水楊酸的產品,當然也包括我自己的品牌,如果固定使用這些產品(有些人需要每天使用一至二次,有些人每兩天使用一次或每週使用兩 次就夠了),可以溶解並去除堆積的角質細胞,使得底下的新鮮細胞出現在皮膚表面,不論是果酸、水楊酸或磨砂膏(磨砂膏的效率沒有果酸或水楊酸好)都可以加 速皮膚細胞的更新。


如果我們可以去除老廢的角質細胞,使皮膚表面的功能回歸正常,臉部的皮膚會因此看起來更年輕,這種情形就和腳跟的粗糙皮膚一樣,粗糙的腳跟不僅乾燥脫屑, 還會有許多像皺紋般的紋路,然而去除腳跟的粗糙角質之後,相信皮膚會看起來好很多,因為老廢的角質不見了,擦保濕產品也比較好吸收,你的腳就變的又細又嫩 了,雖然我不建議用去除腳跟死皮的方法去除臉部以上或身體其它部位的老廢角質,但是去角質的確可以讓皮膚變的更細緻,只是去除臉部角質要用比較溫和地方 式。
去除臉部角質可以讓毛孔暢通,讓毛孔裡的油脂可以正常代謝,避免青春痘和粉刺產生,也能促進殺菌成分滲透力,有效消滅造成青春痘的細菌。


如果去角質太頻繁會怎樣呢?會不會阻礙細胞分裂或造成傷害呢?有人問我關於黑富力克極限(Hayflick's limit),黑富力克極限主要是有關細胞分裂的極限,這解釋基因決定細胞分裂的次數,但是細胞更新的極限只存在於製造新鮮皮膚細胞的基底層,去除表皮的 老廢角質並不會影響新生細胞的生長速度,去角質只能去除到表皮的老廢角質,無法深入到基底層,去角質不會影響細胞分裂,所以不必擔心,但是避免使用太刺激 的去角質方式,這樣不但對肌膚無益更會造成皮膚發炎。


坊間有些化妝品公司叫大家不要去角質,它的理由是讓表皮細胞停留在臉上越久皮膚看起來越年輕,我覺得這些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根本沒有必要保留角質 細胞,因為這些細胞需要正常的更新及脫落,規律的去角質可以幫助皮膚維持健康的功能,我想他們應該要說的是保護製造細胞的基底層而不是角質細胞,但是基底 層的細胞分裂是由基因控制,跟角質層並沒有關係,我從來沒有聽過任何研究發現去角質可以改變細胞分裂,但是很多研究指出去角質對皮膚有益,甚至有研究發現 甘醇酸可以降低皮膚癌的發生,這真是太棒了!


想要擁有健康明亮的膚質,去角質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且各種膚質都需要基礎保養包括溫和洗臉產品、防曬乳、還有擦上含有抗氧化物及細胞溝通因子的保養品。
以上資料出處: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June 2008, pages 175-182; Journal of Cosmetic Dermatology, September 2006, pages 246-253; Phytotherapy Research, November 2006, pages 921-934;  Aesthetic and Plastic Surgery, May-June 2006, pages 356-362; Journal of Dermatology, January 2006, pages:16-22; Cosmetic Science, September-October 2002, pages 269-282  Molecular Carcinogenesis, July 2001, pages:152-160; and 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 February 2001, pages 267-273.


寶拉‧培岡

來源:http://www.paulaschoice.com.tw/tpl/learn-04-2.php?ID=23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weetseaw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